两会进行中,各省教育厅厅长巡视员都说了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7-19 18:13:22  阅读:8810
2019年全国两会进行中,各省教育厅厅长在各路记者采访的时候都将目光聚焦在了高考改革、学业减负、双一流建设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

关于学前教育

江苏是教育大省,各类高校院所在全国范围内举足轻重,但不可忽视的是,学前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资源短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匹配,存在较大差距。对此,最近几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把补齐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短板作为工作重点。2018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81所,全省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44所,新建高中35所,江苏的基础教育资源得到了比较好的补充。

同时,江苏省委省政府还加大了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保障力度,把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情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指标,纳入了对13个设区市政府的考核内容,我们的目标是:江苏每一万常住人口建设一个按标准配置的幼儿园。2019年,我们将按照这个目标,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资源推进的力度,2019年目标是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所以上。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状况有比较大的改观。

关于高考改革

不久前,教育部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8省市结合本地高中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组织等实际,因地制宜制订了改革方案,由各省市向社会发布。

江苏方案广泛听取了老师、学生、家长等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这个方案一定是体现了中央精神,体现了江苏实际,体现了教育系统的经验,体现了老百姓的愿望,让绝大部分的老百姓能够接受。

关于其他教育问题

老百姓关注的教育问题,就是我关注的。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制约因素,是我关注的。党委政府关注的教育领域问题,也是我应该关注的。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


关于学生减负

中小学生减负,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减负是多方面,除了孩子们学业上负担之外,如今学校里五花八门社会活动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我调研时发现,浙江省有些小学一年平均有23项活动,活动短则三到五天,长则一个学期。活动一多,对学校的压力也很大。一个是数量多,还有个名目多。比如说垃圾分类,有一所学校反映共有七个单位在学校里进行相关活动,但各自的活动形式不一样,包括征文、实践、比赛等。

我觉得类似传统文化等让孩子长知识的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其他的额外活动多了,有的孩子愿意接纳,有的孩子不愿意接纳,家长还硬要孩子去完成,这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校园活动是对教育教育活动的一个有益补充,对提升孩子综合素养、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都有好处,但是如果过多过滥,就会成为一种不必要的包袱。

我建议应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该整合的整合,该取消的取消。就浙江省而言,接下来会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对学生的校园活动进行梳理,设立准入机制,并将其中的一部分整合到课程中去。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


关于高考改革

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已报教育部预审,预计今年上半年将正式对社会发布。对于高考改革方案,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高考综合改革作为重大教育民生工程进行稳妥有序推进。在研制改革方案的过程中,湖南省学习借鉴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试点省份的改革经验,专门赴上海、浙江两地学习考察,并在全省开展广泛调研,先后召开了征求意见座谈会30多场,根据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及专家技术论证结果,对方案反复修改20余稿并不断完善。

方案公布后,将对新高考政策宣传解读,开展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并通过专家报告与研讨交流等方式,把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精神尽快传达到全省所有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高中学校和每一名高中学生。全省各地各校,将按照要求统筹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选课走班、师资配置等相关工作,确保这项备受社会关注的重大改革平稳落地,有序推进。

关于学生减负

减负年年提,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减负”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合力解决。湖南省也将联合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详细减负实施方案。接下来,湖南省将继续狠抓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以及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坚决杜绝“课堂不讲课外讲”现象。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管理机制,坚决遏制“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等倾向。

减负过程中,也呼吁家长能够理性对待孩子成长。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但也需要家长能够发现引导孩子的兴趣特长,并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而不是只用成绩排名来要求和衡量孩子。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上名校,如果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过苛刻,很有可能‘欲速则不达’。只有整个社会都认可“行行皆可成才”的价值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关于课后服务

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是由以学校为主体来开展实施,学校既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也可以联合公益组织,或者引入社会机构三种组织方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课后服务不能变成集体补课,提倡学校围绕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确定服务内容及形式。

不过,“三点半”难题要解决,最大的问题还来自校园管理。老师们需要在课后备课、研讨、批改作业,都来参与课后服务会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谁来买单?这些都是实际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湖南省教育厅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文件,指导各地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机制,推动解决“三点半”难题。一是建立完善成本分担机制,采用政府财政补助和学校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的做法,坚持公益导向,不得营利。二是对于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要发放合理报酬,对外聘人员按协议支付报酬。引入社会机构的,采取购买服务方式。

关于大班额

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湖南省超大班额由1.9万个降至859个,超大班额比例由8.6%降至0.49%;大班额由4.7万个减少至2.9万个,大班额比例由22.4%降至17%。湖南省既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但由于大班额化解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存量大班额加上城镇化、异地学生回流等增量,今明两年这项工作的开展形势异常严峻。今年,湖南省将确保减少义务教育大班额1.4万个以上。新建改扩建项目达161个,预计新增学位18.6万个。

教室有了,学位有了,没有教师也解决不了问题。因此,湖南省将多渠道补充教师,尽快对可以核增的市州编制数量给予补足,对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等问题开展督查。同时妥善做好分流工作,加强招生管理,规范生源分配。

关于职业教育

湖南是一个人口大省,五年来全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8年,累计输送330多万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功不可没。蒋昌忠认为,接下来,要尽快研制《湖南省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湖南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把产教融合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的全方位融合。

学校和企业必须形成双向互动,才能实现双方共赢。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今年将遴选建设一批省级产教融合项目,支持校企合作共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产品)开发推广与服务中心、地方与行业智库建设,大力推进职教集团和专业联盟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

同时,开发建设一批与湖南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技能考核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立职业院校培养标准公开机制。今年还将开展1+X证书改革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关于双一流建设

湖南省的‘双一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湖南省高校有20项成果获奖,湖南省获得一等奖的4项全部来自高校;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暨科技奖励大会上,表彰的2018年度2项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8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特等奖全部来自高校。这些数据都充分反映出湖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成效突出。

接下来,湖南省将出台《湖南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办法》推进“双一流”建设。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创新能力、服务贡献和影响力也将成为核心要素。目前,湖南省已有四所高校进入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名单,2020年教育部将对第一批开展周期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希望在周期评价时,已经入围的湖南高校成绩更好。也要力争在教育部公布新的遴选名单时,湖南有更多的高校和学科榜上有名。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


关于减负

无论是“三点半现象”“减负”还是素质教育,放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大的政策背景下来看,对于一些关键问题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共识,甚至存在很多误解。我们不应带着误解看“减负”。

面对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减负”存在的误解,应该明确,“减负”并不等于公办教育的“后退”、不等于降低中小学生的课程难度、不等于不要学生刻苦学习、不等于减少学生学习时间、不等于不要考试。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里本来就包含课外教育,我们规定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是针对统一上课时间而言,并不是说在上课时间之外就必须离校,这不是学校制度设计的初衷。现在有种观点,一提及“三点半现象”就感觉是公办教育在“后退”,实际上我国的公办教育不仅在课后教育不能后退,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也必须在学校的指导下进行。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办好公办教育,必须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这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决定的。

同理,对于“减负”的其他形式的质疑也源自于这些方面的误解。事实上,“减负”的政策实施了很多年,我国中小学理科课程的难度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居于中等或中上等水平,这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研究了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理科教材后得出的研究结论。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生平均在校时间也呈上升趋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于2010年与2015年进行的两次全国大范围调查显示,全国小学生平均在校时间从6.7小时增加到8.1小时,中学生的平均在校时间从7.7小时增加到11小时。

其实,我们应该更多地加强对公共教育政策的解读,目前我们对政策制定的背景和依据的解读、对全社会的教育科学知识的普及做得还很不够。因此,要向社会公众讲清楚,“减负”的出发点在哪里,“减负”都要做哪些工作。“减负”最要紧的是做好五件事——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重个性、讲规律。

“调结构”,就是“减负”要做好加减法。具体而言,就是要适当减少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增加德育美育体育学习的时间;适当减少书本学习的时间,增加实践教育的时间;适当减少单纯知识技能训练的时间,增加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时间,等等。

“转方式”,就是适当减少教师不适应学生学情导致的学习负担,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更多的在激发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等等。

“提质量”,就是要减少重复、低效的机械训练负担,增加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重个性”,就是要减少学生同质化的学习负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差别化的教育;要适当减少统一的强制性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多样化的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讲科学”,就是中小学教育要尊重规律,依靠科学。以考试评价为例,日常考试的功能不是要给学生排名排队,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再如,晚上孩子们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搞得第二天上午听课精力很差,学习效率很低,这样的加班加点不但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导致学生学习的恶性循环,是得不偿失的。

关于办学自主权

当前一些学校缺乏办学活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眼下我们的教育政绩观比较片面,很多地方对于学校的管理主要着眼于升学率,这样急功近利的氛围之下,对教育是比较短视的。另外,目前对于教育的管理还停留在比较单一的科层化,强约束的现象比较多,但学校的活力激发需要自我的空间。同时,学校本应有的自主权现在是缺位的,比如校长的用人自主权等等。

那么,中小学校究竟需要哪些办学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向学校放权?从外部来讲,一方面要列明权力清单,学校应该完成什么,政府应该保障什么,另一方面要变革管理方式,从科层化、行政化转向专业化;从内部来讲,应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重固学校的内部治理体系——法人治理下的分权合作治理模式,一定要以法确立学校的最高管理章程。

要让学校有张力、活力,一定要尊重人、解放人、成就人。教育是一种唤醒,因此我们的学校创造条件,唤醒老师的成就感,唤醒学生的理想、梦想。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